还不赶快来体验!!!
聂尘当然不会被一把铁尺吓到,相反的,他觉得有火从铁尺上延伸过来在自己头上蹭蹭的冒。
几千人的械斗,就在你们眼皮底下,你们不管不说,还要把报警的人赶走?
真没王法了?
聂尘胸脯起伏,强自按捺火气,拱手施礼道:“这位官爷,小人乃广州府秀才,过来这边探亲访友,因前面镇子里有我的亲友被困,故而过来请官爷出手相助,小人有朋友在按察使司任职,如果官爷们能救出小人亲友,一定感激不尽!”
他本想掏点银子出来递过去,但手入袖袋才想起现在身上一文不名,连亵衣都没有,胯下空荡荡的,风吹鸡蛋凉,莫说银子,连个铜板都没有。
好在说的这几句话颇为得体,不像乡野村夫说得出来的,唬住了衙役,他再次打量了一番聂尘,把铁尺收了回去。
“原来是位外地秀才。”衙役收敛了一下凶恶的表情,不冷不热地说道:“怪不得如此不明好歹,你话说得好轻松,这乱子是轻易能平的么?”
聂尘皱眉道:“民乱是挺大,人也多,不过若是官府调兵……”
“调兵?”衙役乐了,打断聂尘的话:“你们读书人呐,脑子就是……呵呵。”
另一个衙役揶揄地斜眼:“秀才,兵是那么好调的吗?那得知县父母向知府行文报告,知府再跟兵备道、指挥使司等衙门商量,最后由广东总兵官下令出兵,最快,也得好几天功夫才看得到兵的影子。”
聂尘知道大明调兵过程极严,为防军官造反建立了文官管军的官僚体系,太平时节能有效防止唐朝时藩镇割据的窘态,不过管得过紧,也造成反应极慢的副作用。
不过他没指望明朝正规军来干涉民间械斗,于是忙道:“官爷误会,我不是说要调大明官军,海丰县的快班、壮班和团练召集起来即可,常言道民不与官斗,只要官家出面,哪有敢不听官府招呼的老百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