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黄承彦也既往不咎,对于愿意拿起锄头重新耕地的人,都重新划分了田界,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慢慢的,宛城的人心,在这样一次大清洗之后,才算是渐渐的安定了下来,原有的秩序重新建立,户籍制度重新开始整编,再加上黄氏工匠的加入,城池道路的修葺,水利设施的修整,西北商队的注入,宛城才算是一点点的从贼窝转变成为了当下的商贸大城。
刘表眼见黄氏坐大,有心想要摘桃子,但是么,有些投鼠忌器,毕竟之前宛城是怎么一个样子大家心中都清楚,现在黄氏搞好了自己就伸手,不管怎样都说不过去。关键是黄氏在荆襄的根基深厚,又和庞氏蔡氏关系密切,这牵一发动全身,起初刘表迟疑着,想着过短时间自己收拢了蔡氏的兵权之后再说,结果便是看着宛城越来越庞大,最终是想动也不敢动了。
而对于曹操来说,有这样一个商贸的大城,无疑也是方便不少,再加上之前曹操和刘表之间属于盟友关系,虽然知道刘表有可能对于宛城有些芥蒂,但是曹操也不管这些,自己一摊子事情都没处理妥当了,哪里还有闲工夫去替刘表劳心劳力?
因此宛城在刘表和曹操的缝隙之中,又依靠着大西北畜牧贸易集团,自然就是混得风生水起……
曹操南面干袁术,北面搞袁绍,顿时将整个中原地区搅得稀烂,一些民众不堪忍受,躲避战火,也有一部分依附到了宛城之下,间接的促进了宛城的快速发展。
不过么,随着宛城的发展,黄承彦的脑袋瓜子就有些不顶用了。
户籍、风俗、傅籍、更役、乡役、泛役、复除、三老、孝弟、鳃寡、孤独、流民、奴婢等等事务越来越是繁琐,再加上还要治理集市之中各种商户之间的矛盾,处理豪猾之徒,同时还要按照一般的大汉城池习惯,进行一些民伍农桑的事情,甚至还要看看治下那个人活到六十七十,可以免税赐酒赏民爵了,一项项事务,繁琐得要人老命。
若说是工学方面的事情,比如什么材料,什么工序,黄承彦几乎都不用加以思索,上手就会,但是这么民政么……
黄忠也是一样,技能点全数都点在了武力方面的他,对于民政这一块几乎就是空白,比黄承彦还要更差。
自己做不了,自然是需要请外援。而黄承彦请的这个外援,自然就是落到了庞氏的头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