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942章 照猫画虎,依葫画瓢 (5 / 8)

还不赶快来体验!!!

        现在,荀彧和陈群商量出来的还只是一个框架,但是这个框架已经有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味道,也不知道若是斐潜知道了他的举动促进了这一个结果诞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表情。

        大汉到了当下,基本上智慧处于一流水准线上的,基本上都意识到了大汉的国政其实有很大的问题的,尤其是人才制度上面。

        在汉代,州郡长官一直以来,都有自辟属吏的权力。也就是说,州郡长官的下属们,都是由州郡的长官自己招聘的。朝廷在地方上只任命部分高级官僚的权利,而在此之下,州郡自己有人事权,而这个人事权,有时候比朝堂的还要更大。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好比是一家全国性的大企业,但是只有分公司的老总是总公司任命的,其余基层员工,都是由当地分公司领导自行决定,根本不需要上报总公司,连流程都不需要走。

        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常常有老总到哪里,然后秘书和司机就一定跟着到哪里,更何况在汉代,这样的人才选用结果,必然会产生各种门生或是裙带关系,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即便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对于公司,这些基层的官吏几乎不会有对于大汉朝堂有多少忠诚度的,尽管他领的是公司发的薪水,但事实上,他只对介绍自己进公司的那个人有依附感,毕竟,能带他进来,也能就把他赶走。

        因此要是给这种模式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二元君』,因为上面一层皇帝,下面还有一层『土皇帝』。

        在长安的学子闹事,这些学子只是考虑着一些粗浅的,或者是直白的利益述求,而对于在许县的荀彧来说,却敏锐的察觉到了这其实是斐潜针对于大汉人事制度的一个新的变革,一个新的举措!

        换句话说,就是人事权的上收。通过中央考举,地方官吏不再有完全的人事任命权,即便是临时调任也没有用,因为考举的这些人一定会逐渐来替代这些『临时工』。

        所以,荀彧同样的,也默默的准备好了纸笔,照着葫芦准备画瓢。

        然而葫芦和瓢毕竟还是有些分别的……

        『各地之子,远途跋涉,齐聚于都……』陈群缓缓的说道,『若中之,自然欣喜,若是不中,难免伤怀,届时稍有不妥,便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