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百姓确实更习惯用稻谷计价,可,可我还有些疑惑……商贾那边怎么办?他们要的可是钱,给他们粮食,这帮人可是不答应的。”
“哈哈哈!那就更好办了。我们只需要规定一个粮食基准价格就是了。比如每石粮食五百文宝钞。”
张希孟笑道:“我是这么打算的,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咱们可以制定一个保护价格,最低也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在丰收的时候,由朝廷兜底儿。百姓不会因为多收了三五斗,反而亏钱。”
江楠点头,“这也确实是办法,可朝廷只能规定最低价格,百姓要想多卖一点钱,只怕也不容易。而且农户和粮商比起来,还是太弱小了,完全被人拿捏,莫非相公也有妙策吗?”
张希孟一笑,“夫人这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也罢,我就跟你讲讲……其实我主张在中原,利用村社组织百姓,我是深思熟虑过的,这事情做好了,能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从今往后,百姓确实能看到富裕的希望了。”
“怎么说?”江楠好奇道。
张希孟继续解释……当下的村社,是为了把百姓捏到一起,共同劳作,耕种土地。
不过为了解决百姓的困难,接下来提供农具、种子,鼓励借贷。
这笔账,自然要算在村社头上,是大家伙集体借债,不是算在某个人的头上。
张希孟鼓励百姓,拿出一部分收获,放在村社,偿还债务……接下来就有另外一件事。
假如百姓收获多了,结余的粮食越来越多,农具和种子也够用了,能不能继续把粮食交给村社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