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周宁一度认为需要从十亿条以上的数据中,提炼他的人格。
毕竟他经历了好些个世界,大脑中有备份了那么多信息,由此而诞生的关联问题实在太多了。
而实际上,有效数据只有不到两亿条,其他都同质化,不具备独立数据的入选标准。
你喜欢什么颜色?
当你心情不好时,喜欢什么颜色的环境?
当你心情不好时,面对家人的安慰,喜欢什么颜色的环境?
类似这样的不断加条件,不断换条件,然后通过相应的回答,总结在颜色方面的思维逻辑。
大量的这样的思维逻辑,就构建了当前人格。
而对这复杂的人格进行由繁而简的操作,最后就是人格本质。
这个人格本质,连自己都未必觉得一定对,但实际上它往往比自己的感觉更准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