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和《茶馆》不同,其实他也不太清楚《雷雨》应该是什么模样。
那个时代,距离他实在太过遥远,而老院长曹禺先生对于几版《雷雨》的评价,要么是“不容易”,要么压根不予评论。
不容易,在人艺,绝不是什么夸奖的评价。
老院长甚至没有在院里给演员讲过戏,因为他不仅仅是剧作者,还是人艺院长,是“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口号的践行者。
就像五十年代末期“改良”后的《茶馆》,老舍先生看到第三幕常四爷给示威学生送开水助威的情节时,脸上沉的仿佛能滴出水来。
尽管他是剧作者,是那个时代生长的人,但他不能说不好,更不能提出任何意见,他能做的,唯有保持沉默。
老院长唯一的一次对人艺演出的《雷雨》表达“不错”评价,还是在89年。
但那时,老院长因为身体原因,已然没有精力过问院中的具体事务。
每一版雷雨,都有其闪光点,但也有其不足,在演员整体水平足够、对时代背景熟悉的年代,红线规定了演员应该怎么演。
而等红线放开,79年重排雷雨时,演繁漪的谢延宁老师已经50岁,而演四凤的胡宗温老师已经57岁。
演员不合适了,要么年龄不合适,要么水平不合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