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再后来谢昭将他送到了三人书院,这是改变他人生的第二个地方。
最开始裴蘅还以为自己是被放弃的人,直到看到那个比自己还小的小姑娘细心嘱咐夫子和同学照顾他的画面,裴蘅的心忽然触动了一下,有种软软的酸涩感,十二岁的裴蘅还不明白这是什么滋味。
夫子生性乐观豁达,对当时浑身充满尖刺的他也十分包容,师娘虽脾气暴躁,但面对他时总多了一份怜惜。
书院的其他师兄师弟也很好,没有人会欺负他瞧不起他,大家都很简单,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后,裴蘅渐渐收敛起身上的壳子,成为了一个正常人。
但裴蘅心中始终记着母亲的仇,想要报仇他必须快速成长。最后他决定参与科举考试,这也是夫子的期望,也是一众师兄弟的目标。
裴蘅逐渐展露出自己过人的才智,夫子在得知自己已经考取秀才后,更是激动的督促他读书,直接参与当年的乡诗考取举人。
因为林氏是私下将他当成奴隶贩卖出去的,根本不敢去官府更改他的户籍,所以裴蘅仍然是秀才。
但在参加乡试之前,他拜了夫子为义父,一则是为了跟之前的过往划清界限,二则也是为了报答夫子的恩情,义父与亲生父亲无异。
为了不让林氏以及梅风山庄的人心生警惕,裴蘅隐藏了自己的实力,他不求名次,只要中举有资格进京参加三年后的科举考试即可。
这三年间,裴蘅没有一日是放松的,三年后的科举考试裴蘅竭尽全力去展现自己。
最后基本所有的考官都赞叹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殿试的策论中他观点推陈出新,措辞华丽却不乏犀利,其中提出的种种措施稳中求进与出题的皇帝不谋而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