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在得知郑经就是三绝公子之后,师舒确实有了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
尤其是他又细细读了报纸上的那篇文章,以及三绝公子的那两首诗之后,这种感觉就更是强烈了,此时的他,已不敢再大意,将郑经视为没真才实学的年轻士子对待。
他这态度前后巨大的反差,是因为三绝公子的声名吗?
当然不是。
假如郑经只是字词曲三绝的话,哪怕来十个三绝公子,他也无惧。
可问题是,报纸上明明写得很清楚,三绝公子曾经跟道家的诸糅真人也有过一次不为人知的论道,而结果是诸糅真人被其所折服,心甘情愿地拿出了整套道藏来换他的两首小诗。
而两人论道的内容,他也细细看过了。
关于道的新定义?
以他的水准,能挑出其中的毛病吗?
不能。
在这个玄学流行的时代,作为儒家大儒,师舒当然也是懂道家之学的,对于《道德经》里的内容他更是极为熟悉,而道这一概念,则更是儒家和道家通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