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首先是毛竹的破碎。
一根一根的毛竹,在被去了皮,截成段后,想要起快速有效地被浸泡成粗纤维,那将竹子破碎成烂扫把一样的粗纤维状,是很有必要的,前期破碎得越细,后期的工序时间就会大幅度缩短。
按现在的做法,就是拿锤子将竹子放在石头上一段一段来敲碎,但这种方法效率实在是太低,不是郑经所情愿。
还有,竹纤维经浸泡、蒸煮、发酵之后,还需要反复进行捶打、碾压之后,才能变成造纸可用的纸浆,按现在的造纸模式,也是纯手工,郑经同样想把它机械化。
还有,高岭土的研磨,需要用到水磨,石灰石的破碎,需要用到碎石机……
郑经粗略算了一下,他所需要用到的机械化设备,起码就包括破碎机、水磨、水碾、自动水锤机等数种,而现在可用的动力,也就只有水力是靠谱的。
这就意味着,他得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水利系统出来,然后把那些水力设备镶嵌其中。
这对于一名文科生来说,绝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好在他中学时还算是文理双修,再加上现在要造的东西,也在他曾经研究过的古代工艺范畴之内,倒也让他还能勉强大致地把简单的设计图给画了出来。
等他的图画得差不多后,小鲁也带着几名建窑匠赶了回来。
接下来自然是跟建窑匠说自己的建窑要求。
他要建的这个窑倒是没太高要求,毕竟他要烧的,只不过是土法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以及造纸用的高岭土原料等,这对瓷窑都能建的建窑匠们来说,实在是没太大的难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