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这些油滴盏,有茶杯、有罐子,虽然从同一个窑里烧出来,工艺也差不多,但每个都有细微的不一样。
这些令人惊艳的油滴盏一被搬出来,就引来了全场的赞誉。
前来看的大师不住地感叹,“后生可畏啊,郁诗她几乎是为建盏而生的。”
“是啊,谁能想到,20年前隔壁村那个穷得远近闻名的郁家,竟然能生出一个如此有天赋的建盏大师?”
原先投资萧窑的那些人,看到郁诗的这些成品,当即就决定从萧窑撤资。
萧遥每天除了花小半天时间练习揉泥拉胚,还拿出大半的时间看萧老爷子留下来的笔记,就是原主父母留下来的地质考察资料,也拿来看。
足足半个月,她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研究这个。
萧二伯起初还会说什么,见她如此认真,也进步神速,就什么也不说了,还专门请了个人回来,每天给她炖补汤,让她有精力研究如何烧制建盏。
此时得知郁诗第一窑已经出来,而且足足有18个质量极好的油滴盏,萧二伯很担心,回来了就在屋里长吁短叹。
他才叹气一会儿,原先入资了萧窑的人都来了,一个个提出撤资。
萧二伯虽然极力劝说,但在铁了心的合资人的要求下,还是沮丧地来问萧遥的意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