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81 还是被压下去了 (6 / 22)

还不赶快来体验!!!

        也许用十几年也摸不出什么新技术,碌碌一生。

        也许像今天这样发射失败,前途尽毁。

        且航天规划往往是以十年为界的,从计划到成果的周期,往往也会大于领导的任期,多数时候,反而只有一线研究员和工程师才能从一而终。

        幸运的是,随着沈听澜这一代人的成长,他们逐渐掌握了话语权,也遇到了支持新技术路线的领导。

        十年前,院领导力排众议,批准黄二研发。

        为了弥补失去的时间,为了利用这金贵的十年,黄二计划采用超过90%的新技术,远高于国际平均的30%。

        这样飞跃式的前进,当然会承受前所未有的风险。

        从黄二立项那一天起,它便饱受争议。

        有人不愿自己专精了一生的技术被淘汰而非议。

        有人为了远离风险撇清关系而非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