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99章 战前布局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古卫回头看过去,见是一个肤色白净的年轻后生,便走过去在他面前站定了身形:“问吧!”

        “小人入伍之时,征兵的军爷说日后可以派驻到福建去,不知是否真有此安排”那年轻后生问道。

        “你是福建人”古卫听他说话带着比较明显的闽南口音,便猜测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

        “小人是福建莆田出身,只身一人投了海汉,便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回到福建,为家人报仇雪恨!”那后生恨恨地应道。

        以下内容稍后将重新编辑

        1632年新年伊始,胜利港,鹿回头6军基地。

        “排个队都这么不利索!看着你前面的后脑勺,不要东!张!西!望!”古卫用大嗓门训斥着手足无措的新兵蛋子,唾沫星子喷了这倒霉蛋一脸。

        1631年海南岛冬季征兵的工作已经结束,这几日从各州县报名服役的年轻人6续抵达了胜利港报到入营。古卫所训斥的对象,就是从陵水坐了一天的船刚到达这里的四十多名新兵。

        这些年轻人大部分并不是海南岛本地人,而是最近一两年从大6引入的移民。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从军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大明卫所体系早就崩坏到难以维持的程度,例如原本的崖州,卫所就已经名存实亡,否则当初穿越集团也不会毫无顾忌地选择了榆林港作为登6地点。不过对近两年引入的外来移民而言,从军却是他们获取海汉归化籍这个立足必要条件的捷径。

        与草创初期相比,如今的海汉民政部门对于归化籍的界定和待遇区别更加严格,外来移民如果没有耐心等待三个月至一年不等的考察期,那最快的入籍途径就是当兵。每一个移民安置村落的村委会墙上,都统一刷着“一人入伍,全家入籍”类似的征兵宣传标语,这样的待遇对于急于在本地落地生根的移民们来说的确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而且海汉民团的士兵待遇本来也不低,比起务农做工这些传统职业还要稍好一些,从经济角度而言也是一条不错的谋生出路。

        此外这些移民在从大6来到海南岛的过程中都见识过海汉民团,着装整齐、荷枪实弹、军纪严明的民团士兵给移民中的年轻人所留下的印象完全不同于大明的军队,再加上海汉特有的宣传手段,将海汉民团打造成威风八面的救世军形象,对于热血的年轻人来说的确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比如目前这一队来自陵水的新兵,全都是来自同一个移民村,而这个村目前的总人口才不到八百人,男丁青壮约占一半,报名入伍的比例已经过了十分之一,在采用募兵制的海汉辖区内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