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五十二章 对抗与合作 (3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葡萄牙人如果需要在南海地区寻找一个新的贸易中转站,胜利港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恩里克想明白这一点之后,甚至都没有再派人向澳门理事会请示,便直接找到陶东来提出了建立商站的申请会安被毁已经无可挽回的状况,葡萄牙人如果不想输得更多,那至少要赶在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之前在胜利港站住脚。

        “葡萄牙人想在胜利港建商站这是好事啊,只要遵守我们制定的游戏规则,让他们来就是了。当然,别忘了收钱。”施耐德笑着应道。对于外来的商户想要在胜利港建立商站这种事,施耐德一向都是一力促成,何况商务部门也一直都在寻找一个掌握了西方航路的合作伙伴。

        作为拥有大量跨时代黑科技的穿越集团,生产的商品如果只能卖到大明境内,那就实在太浪费了,遥远的西方国家同样也是商务部门预定的目标客户。特别是一些利润丰厚的产品,如丝织品、瓷器、蔗糖以及永远不用担心销路的军火,都是可以向西方国家大举贩卖的硬通货。然而目前限制了这种贸易的并非穿越集团的自身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是无边无尽的大海。

        穿越集团中的确拥有一些类似王汤姆这样的航海专家,但整个海运业的实力还是偏弱,甚至比不了许心素这样的大明海商。目前海运部下属比较稳定的航线,也仅仅就只有胜利港去往黑土港、广州的两条而已,至于更远的地方,则根本就还只停留在纸面计划的程度。

        从亚洲到欧洲,要通过万里的海上航程,单程耗时就要过半年以上,对于这种长途航行,穿越集团在今后的几年里恐怕都没有实力去完成,也不太可能把有限的精英人员投入开辟远洋航路的任务中,毕竟穿越集团的主要展区域,仍然是集中在远东及南亚地区。因此开拓西方市场这个任务,执委会一直都是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来进行就如同与“福瑞丰”合作开辟大明市场一样的原理。

        对于恩里克所提出的请求,执委们也难得一致地没有出反对的声音。民团军在安南对葡萄牙人手下留情,这本来就是执委会事前作出的决定,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手段表达出己方的“善意”,恩威并施的同时让葡萄牙人意识到他们在寻找合作伙伴这个方面所犯过的错误。而恩里克现在显然已经是想到了这一点,并且正在设法进行补救。

        就在民团军回到胜利港的第二天,恩里克便匆匆离开了胜利港赶回澳门,他尽快地向理事会报告自己在胜利港的所见所闻,并且将安南最新的形势变化告知理事会。

        而恩里克离开胜利港的当天,这里也迎来了第一批由李家庄在广州附近招募而来的大明移民,共计七百余人,月内还将有近千人到港。

        这个时候距离民团在李家庄作战,敲定建立移民转运站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之所以拖了这么久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要在当地建立大量的移民临时居所和相应的生活设施,而当地招募的民工工作效率显然无法与胜利港的归化民相提并论,工期一延再延。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家与广东一把手李逢节公开决裂,当时受到广州官府的有意压制,甚至连剿灭匪廖大鼻这样的功劳都没有得到公开嘉奖。为了不给官府找茬的借口,李家并没有急于公开招募流民,直到近期李逢节终于如海汉人所说的那样下了台,刑部右侍郎王尊德接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李家才终于亮出招牌,招募移民去琼州岛垦荒。

        由于事前早就得到了宁崎等人的“指点”,李家早在半年以前就开始在王尊德那边烧冷灶,而这种举动显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王尊德一上位,便对前任一直缄默不提的李家庄之战补了官方嘉奖令,并在嘉奖令当中称赞李家“为国为民,忠心可鉴,勇气可嘉,当为两广士绅楷模”。对于李家主动提出以工代赈,负担全部费用,招募广东境内的受灾难民和无业游民到琼州岛开荒一事,王尊德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一路大开绿灯,允许李家派人到省内各州县进行公开的招募。

        这样一来,李家的招募活动无疑就有了官方的背书,在进行当中就有了更高的公信力。李家在各个州县的招募活动都有官方的衙役出面维持秩序,甚至还有崖州官府开具的公文,证明李家的招募活动是有当地官府的政策支持,民众不用担心自己会被装船卖到南洋去当猪仔。而官方由此也找到了解决积弊多年灾民问题的一条新途径,将这些无衣无食的灾民装船送到偏远的崖州去,让他们到当地开荒做工,一应衣食用度都有李家负责供应,地方官府再也不用担心流民为了生存而造反生事了。至于说这些移民在当地开垦出的田地究竟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李家,还是别的什么地主,王大人可并不会关心那么多,治下太平就是最大的政绩,土地归属方面的问题,自然会由当地官府去负责处理。番禺县的李家庄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三千名临时居民的移民转运点,并且重新修整了码头,以便能让更多的移民船同时停靠到这里。按照事前的约定,这笔费用全部由穿越集团负责承担,算下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光是修建这个转运点以及准备招募所需的各种物资、人手,就花出去了万两白银,而五到八月期间运往当地的大米更是达数十吨之多,衣物三千多套,还在广州采购了大量的药品和生活物资,说起来民政部在建立这个转运点上也算是下了血本。【啃书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文儿小说;http://m.wener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