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二十二章 循序渐进 (2 / 2)

还不赶快来体验!!!

        执委会对于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和投入资源的力度,甚至远远过了当初开黑土港的时期。毕竟黑土港的开采点距离海岸线非常近,除了需要渡海开这个难点之外,其实在当地的建设难度并没有石碌这边的项目高。陶东来作为建设部一把手,亲自主抓这次的工程建设任务,不过他的职责仍然主要是坐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而现场的工程总指挥还是将由二把手刘山夏来担任。

        时间很快来到了五月底。执委会终于向昌化方向派出了第一支船队。这支船队所携带的工程人员并不是前去修筑道理的,而是要在昌化渔港扩建码头,修筑仓库、栈桥、集体住所等前期设施,为后续的工程打好前站。

        这支工程队将在昌化渔港花一个月的时间来修筑这些设施,然后大本营方面才会派出大部队前往该地,开始修筑通往内6地区的道路。

        六月二日,由十二艘大船所组成的船队抵达昌化。在渔民们略带惊讶的注视之下,从船上下来的不仅有他们以前见过的几张熟面孔,更有大量荷枪实弹的灰衣海汉兵。这些海汉兵在登6之后迅整队,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撒出去,在附近三里内布置起外围的警戒圈。

        随后此次工程的现场总指挥刘山夏向目瞪口呆的渔民们宣读了海汉执委会的通知,称这里已经被执委会临时征用。所有居民需配合工程安排,迁往其他地区居住。若有不愿配合者,海汉民团将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本地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渔民们惴惴不安,不知道是该反抗还是该顺从的时候,刘山夏又宣布了一个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的好消息所以愿意配合行动的本地居民,都将获得前往三亚定居的资格。并且能够在短期内就获得海汉归化民的申请资格。

        在昌化渔港居住的这些渔民,其实早就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海汉在三亚的展状况,要说这些人一点挪窝的心思都没有,那肯定是骗人的,但他们在这里居住,也能够时常得到海汉人的好处,生活也还过得下去,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人会愿意主动背井离乡去陌生地区讨生活。而这次海汉人的到来立刻就宣布了强制拆迁,反倒也是给这里不多的居民一次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的机会。

        当然如果有不愿意去三亚的人,执委会也给了他们自行选择去向的机会,但渔港周围几里内是不许再进入了。在整个石碌煤铁复合产业带的修建工程完成之前,昌化港这片地区都将会成为严格的军事管制区,别说这些渔民了,就算是普通归化民,在没有获得执委会的批准之前也不能再随便进出这个地方了。

        这看起来似乎是有点不通情理,但为了让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不让后勤保障通道出现问题,执委会认为这一点小小的手段还是必须要用上的。为此军委派出了两个连的民兵,参与到第一批到昌化港的建设队伍中。他们将负责港区的外围戒严任务,同时如果昌化县城这边出现了某些不和谐的因素,那么这两个连队的民兵将有可能会采取比较激烈的手段,例如拿下昌化县城的实际控制权。

        建设部为了这个大工程也是调集了下属的精兵良将,好在近期在三亚并没有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在进行,新城区的开建设进度平缓,建设部也得以抽出一部分施工队参与到昌化港的建设中来。

        不过即便是这样,执委会也没忘记抽出空闲张罗另外一些地区的开工作,那便是位于中南半岛东南海岸的几处港口。这几个地方一早就已经被执委会看中,在出兵顺化前就向北越朝廷提出来要将这几个地方作为战后的补偿。虽然是以租界的名义达成的协议,但不论是执委会还是北越朝廷,心中都很清楚这些地的归属权大概从此就要改姓“海汉”了,不过出于战略盟友关系的利益考量,双方都很有默契地没有将相关的话题摆到台面上来进行讨论北越这边默默地送,海汉也不吭声地收下就是。

        这几处地方拿下之后,海汉便能够顺利地控制住中南半岛东岸至南面马六甲、爪哇、婆罗洲这些地区的广阔海域,几乎已经涵盖了西方商船通过中南半岛沿海前往中国的主要航道,这样就可以为下一步控制南海几处咽喉要道铺好跳板了。不过想要开这几处名义上已经属于海汉的港口,还存在着不小的实际困难。【啃书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文儿小说;http://m.wener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