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苏家人堂前欢喜吃粥,斗姥宫门前惨倒男童 (1 / 6)

还不赶快来体验!!!

        一步入腊月,扬州清河县的年味就足了起来,家家户户门首张罗着红灯笼,洒扫庭除,以待新年。河道两旁支起紧密的摊铺,河道中往来船只贸易纷繁。

        一座虹桥连接清河两岸,赶上年关,桥头遍布杂货摊,有来自四海的珍品奇货,也有各种奇巧艺术表演,桥上车马络绎不绝,往来密切。

        都说江南稻米流脂粟米白,仓廪丰实,扬州更甚,虽它不产盐,但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公署设在城内,两淮大小盐商也居住于此,只因它位于大运河的咽喉要道,两淮盐场的盐都要在这儿转运至京城。

        清河县仅是扬州下辖的一个小县城,也都住有近六万户人家。

        苏家便是这六万户当中的一户,住在清河东岸的柳叶巷里,小两进的宅子里住了祖孙三代人。同大多数住户一样,一家子安生本分,勤劳肯干,算是个家有余粮鸡犬饱的市井人家。

        夜雪初霁,朝阳霭融。

        今日是腊八,昨夜里洒了趟小雪,黛瓦上铺了薄薄一层,此时被晨阳一晒,晶莹剔透,点点滴滴掉了下来。

        屋檐掉落下来的冰碴子落到王茹脖子里,原本还是睡眼惺忪的她,被冻得一激灵后彻底醒了过来。

        她刚一撩起厨房前的帐幔帘子,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热气,只听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沸腾声,空气里全是五谷杂粮独有的清香。

        “娘子今日起得晚些,相公喝了粥去县衙了。”陈姑脸上被热气熏得红润有光泽,笑起来眼睛眯在一起,看上去格外亲切。

        苏大郎在县衙里的盐房当经书一职,近日才来了新知县,要忙着整理人员名册给新知县过目,县衙里书吏差役人数众多,他最近忙得焦头烂额。

        陈姑全名陈明芬,正好比王茹大了一轮,是蜀地人士,她也是个命苦的,早年死了男人落下个克夫命硬的名声,后来家乡发大洪水,她便辗转流落到扬州。当时王茹怀着雪姐儿,家中缺人手得紧,见陈姑身体结实,是个肯干的人,才咬牙买了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