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五章:往事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他用毛笔圈出受灾城镇的位置,紧接着又圈出与它们相对的几个城镇:“但是这几座城镇,常年大旱,民生极其贫困。如果儿臣猜得不错,这片土地的地形应当呈倾斜式,水流自芦江而下,被东絮山挡住去路,江水被迫转西,故而导致它们得不到灌溉,每逢无雨的季节便闹旱灾。而到了夏秋,上游积雪融化,中下游又常逢暴雨,使得江水大涨,于是引发洪灾。若是能将东絮山劈开一道山口,则可一石二鸟,既能解决洪灾,又能使原本干旱的城镇得到灌溉,增长民生。”

        景借的一番解释令众人瞠目结舌,就连先皇都被震慑。

        就在不少大臣露出赞赏之色时,几个大皇子党的大臣立马出面反驳:“三皇子的想法虽然听着不凡,可都是基于猜测,地势之事谁能说得准?再者,凿穿东絮山简直天方夜谭,且不说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就算有工成那日,城中百姓的尸体都该泡发了吧!”

        说完,殿中又传来一阵哄笑。

        景借依旧神色自若,走到他们身旁:“地势之事,你我无谓争辩,派人去勘查过后自见分晓。”他继而转身,看向先皇,“劈山一事,儿臣有一法子。可命工人们将木柴堆积在山石上,用火烧得滚烫,再趁热浇灌凉水,顽石便能在冷热变化中裂开,以此劈开山口。”

        紧接着,大臣们就大皇子和三皇子提出的法子展开激烈讨论,最终半数支持大皇子,半数支持三皇子。

        由于景借的劈山之法耗时较短且预测结果太过诱人,先皇决定先派人去勘查地势,确认是否真如景借所说。

        他因私心,多么盼望景借是错的,因为一旦此事属实,即便劈山未能奏效,也足以令他最憎恶的这个儿子在朝中声望大涨。

        勘察的人员回来后,带来的消息肯定了景借的猜测,朝中一片欢呼,他也不得不继续实行劈山之法。

        只是这次,他下令向百姓封锁景借预测地势与提出劈山的消息,并且钦点大皇子为此次行动的主监事,将他特派到东絮山。

        劈山之法果然奏效,而被蒙在鼓中的百姓也只知大皇子,对他感恩戴德,他也因此声名远扬。

        此事自然引得朝中不满,但因派遣任命之事本就是皇权,而先皇也并未明面上将功劳宣告给大皇子,众臣皆无由头进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