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打破那堵墙

还不赶快来体验!!!

  我录下这段音频是为了说些真心话,距离我开设这个账号已过去四年之久,我从未感到过这样苍老过。最开始我只是个游离在微博各个吐槽博客下的幽灵,自封为“攻控”,对市面上攻强受弱、油腻男同的现状指指点点,对那些毫无逻辑的嗤之以鼻。那时我多么天真,多么不切实际,你看,为什么一个女人要对赛博男同投入那么多关注呢?也许是虚荣心作祟?因为在我的幼稚世界观里,“与众不同”能让我跳离出当下贫乏、无聊的时空——我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教着不喜欢的书,而我潜在的精神分裂与抑郁状况让我的父母对我过度保护。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也许是这样脆弱的内核让我有发泄情感的欲望,那时我基本没有接触过女性主义,而展露自己的内心使我感到羞耻,于是我将自己的一部分移植到了精神上的“孩子”的身上——这很讽刺,我从未喜欢过小孩。

  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龙傲天的故事?为什么从来不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我总是渴求完美,却裹足不前?为什么有人称赞我,我却不相信自己?所有的这些问题从未得到解答,我只能自己编织一个个痛苦的故事,掩盖“无病呻吟”的事实——即使我有“病”,我也觉得是“正常”的,这是我真实感受到的,只不过我的身体机能将它放大了一万倍。因为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我们无法确认自己的位置。我们崇拜权威,崇拜前辈,我们绝望地企求建议,因为我们不相信自己能走出新的路。而这种危险的心理状况在近一年内变得更加严重,医生说放下吧。怎么放下?那就闭嘴吧,在我上次自杀未遂之后我就不再把恐怖的话语雕刻在纸上了,每个爱我的人看到它们后都失语了。

  不得不说,我没想过还有人持续关注我我停更了多久?半年?一年?,尽管我知道大部分人是被黄文吸引来的笑。我不是职业写手,理论上我并不对读者负有责任,但渲染焦虑与失衡并非我本意,看到有人回复更让我吃惊。在中文系待了四年,我什么也没学到。那些理论废纸、鸡蛋里挑骨头式的研读都令人身心俱疲,很多人想象中的中文系,是才子才女扎堆的世外桃源,学子们信步吟诗、煮茶品茗、如闲云野鹤。不是的。我不想贬低我的专业,但它确实不是什么纯粹的理想国,自恋者占据高位,剩下一群碌碌无为、愤世嫉俗的小丑与默默耕耘却升不上去、终生清贫的良师。即使在象牙塔里你也会发现,世上根本没什么“公平”。每个人只是在苟延残喘,从一个世界逃向另一个世界,厌恶工作,所以用钱围筑起一个虚无缥缈的小家,假装喜欢旅游、假装享受生活、假装不为医保发愁。

  从某个角度说,我是was一个“天才”,至少在我认识的人中没人比我更会解读文本。但有什么乐趣?我说过我是个“不切实际”的人,不想伪君子似的学术工作中沉沦清高而不自知。但中文系里的每个人都太会做玫瑰式的小资梦,到出了社会不是做了骗子就是捡起了面包,剩下的少部分幸运儿永远不用出社会。我相信这不是他们的错,就像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相拥而眠的老夫妇,他们无法控制事态走向。我尝试过换方向,放弃一些执念,抓住一叶扁舟,奋力划向岸边。我写计划,我上班,我攒钱——六十万,去巴黎读电影。我最需要的不是钱,不是梦想,只是一个目标,一个在别人看来还不错的活下去的目标考证、读书、投稿,任何事,而现在不是质疑它的前景的时刻。我不觉得我能回到无忧无虑写作的时候了,但不仅是写作,一切都在变也许只有我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现实以铁拳之力砸碎了它与精神的边防线。

  突然我意识到,也许我错了,我并不像我想得那样有才气,不然我总能找到生路。我那么努力,做到了别人眼里“优秀”的样子,可还是不够。重来一遍会更好吗?谁也不知道,我的四年已经漂走了。

  嘿,抱歉让你们又看到这一面,我不会放弃写作,我也不会放弃自己。谢谢你们喜欢我不像样的,我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