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云南位于华夏最西南,是个十分偏僻、落后的省份。云南举子要参加科考,1般至少要提前半年在昆明集合,然后行程7千余里,赶赴北京。
在交通条件异常落后的清朝,这7千里行程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令人绝望的。
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清朝历史上,云南进士很少,能够当上大官、名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其中,云南昆明人何桂清绝对是个特例。
何桂清出身贫苦,却是个神童,从小名闻乡里。他不负重望,年仅19岁便高中进士,38岁荣膺浙江巡抚,41岁升任两江总督。
有清1代,两江总督地位很高。历任两江总督多是老成持重之辈,只能3人担任两江总督时年龄小于41岁。他们分别是康熙朝的章佳·尹继善、乾隆朝的西林觉罗·鄂容安、道光朝的博尔济吉特·琦善。
这3人都是满洲亲贵,身份特殊。何桂清则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出身,年纪轻轻便能当上两江总督,绝对有过人之处。
若在和平年代,精明干练的何桂清很可能将在两江总督任上励精图治,成为1代名臣。
但太平军兴起后,何桂清揣摩上意,认为朝廷看重江南、江北两大营,自己也把赌注压在了两大营身上,为此与湘军结怨。因为枪杀常州士绅,何桂清最终被清廷公开斩首。
终清1代,只有两个1品文官被清廷公开斩首。1个是何桂清,另1个便是柏葰,死于科场舞弊案。巧合的是,这两人都是咸丰朝的重臣。
对于革命军来说,何桂清不过是个善于钻营的旧式官僚,顶多算是个优秀的旧官僚。但他枪杀常州士绅,也就没了留用的价值,不杀之不足以平民愤。
这天,杨烜收到江苏军政委员会的请示,说常州士绅集体控告何桂清,请求军政府严惩何桂清。
杨烜敏锐地意识到,何桂清罪大恶极,非杀不可。此举1来可以为民伸冤,2来可以抨击满清,提高帝国军政府的威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