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4-3 (1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档案中与学生相关的问话纪录出於保护未成年的目的皆是匿名留存,只能看出当时有几名学生指出Si者遭高年级霸凌,但在深入追查後,因无证据且多数师生否定而排除案件关连。

        法律上对未成年的保护一直是个议题,有人认为犯错就该受惩罚,不应年纪而有异同,有人认为青少年仍处於心智形塑阶段,应以教化导正为主。

        然而在学校、司院看过无数未成年犯罪的案例後,季桓生有时候觉得这些年轻的孩子更加残忍,不成熟的心智似乎成了他们行为无底线的藉口;或许会有声音反驳说有些孩子是受到家庭环境、亲戚朋友影响,虽然部分遭遇值得同情,但他还是会继续质疑这样是否就可以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何况这些少年在十年後的今天再度卷入数起事件。

        如果所有作为都其来有自,所有伤害都能被原谅,那麽究竟谁才是有罪之人,谁又是受害者?又或者无法置身事外的世间万物,从来都不曾无辜?

        若不是如今发生的这些案子让他有机会厘清人物,他大概很难从文字叙述中知道谁是谁,甚至看不出高年级的霸凌者可能存在一人以上。

        至此,灵光乍现,他的脑袋迅速回放前辈才说过的新案子,依前两案的逻辑,此案Si者陈乔霏可能并不是直接与十年前事件有关的人。

        「请问Si者的儿子叫什麽名字?」

        「你说那个很孝顺的年轻人?我想想,他好像叫……」

        季桓生几乎肯定接下来会听到什麽名字,却还是握紧了拳头,等待前辈揭晓答案。

        「啊!叫陈慎,他的名字很没辨识度,又只会叫他陈先生,我就常常会忘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