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于是,小年这天,大家会在灶台前摆上十几碗灶糖、灶饼、糯米糍粑、荸荠、福桔等零嘴,再摆上一排小小的塑料酒杯,斟满红酒,两侧点上两根红蜡烛,一旁再靠着一根绑了红纸的长甘蔗。
一家人点香叩拜后,放条鞭炮,撕了旧的灶神画像扔进炉子里和黄表纸一起烧了,最后再贴上新“灶神”,有辞旧迎新、迎祥纳福之意。
灶糖、灶饼种类繁多,有老鼠囝、金钱饼、灶公饼、灶嬷饼、麻生等,大多是福平省的特色美食。
相比于大年三十,小孩们往往更期待这天。他们不约同地守在家里,生怕零食被兄弟姐妹偷吃了去,等到晚上祭灶神一结束,就火急火燎地揣走了自己的那份,冲出家去玩了。
跛子家烧纸钱的炉子高大厚重,有一人高,外层布满了铁锈,是高太奶奶时期传下来的。炉子半封闭式,上边盖着锥形的“帽子”,中间带了四扇可以伸缩的“窗子”。帽子可以打揭开,供卖掉纸钱灰时倾倒用,窗子则是用作投放纸钱。
一家人都围在炉子前烧纸钱,早一月前郑玉兰就把纸钱折成了经典的元宝状,方便焚烧,寓意又好。
烟气熏,炉子就放在了屋外烧。
宝珠正好站在了风口处,被搀着灰的烟扑了满头满脸,眯着眼把一个又一个元宝精准地丢了进去,豁牙露齿地念念有词:“灶神爷爷,汝不要怕粘牙,我把零食都吃光光,汝就不会粘牙了。”
郑玉兰瞪了她一眼:“门牙都吃掉了还想着吃,人家六岁换牙,你倒好,四岁不到门牙就霍霍没了,我看你也不用等老了,等过些年牙齿都掉光了,我给你煮糊糊吃。”
宝珠捂住了嘴,从牙齿缝里漏出了句:“不七糊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