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春闱 自元宵会后,萧清杨便常常不见踪影,萧清晏十次去萧清杨院子, (3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李鹤铭摆摆手:“不必,来京时便早都备好了。”

        说着拿出一沓文章递给萧清晏道:“近日备考,为师颇有些心得,这是我写的一些策论和诗赋,留在我这里也无用,你且拿去看看。”

        萧清晏抱着李鹤铭给的文章陷入沉思。

        放飞太久,来一趟秋棠院,仿佛又回到了被作业支配的日子……

        李鹤铭揉了揉萧清晏的头,柔声道:“为师以后大概不能常常教导你了,科举授官后我大抵会忙一阵子,到时我会从侯府搬出,这段时日多有叨扰,我有一忘年之交,将要致仕,其孙年龄与你相仿,若你有意,为师可替你联系。”

        萧清晏一时有些怔愣,虽说是早有预料的事情,毕竟从未见朝廷命官还寄住在他人之家的。

        但突然提到这里,萧清晏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虽说一开始百般不愿,但一岁过去,情谊早已不同从前,一时之间割舍……也是难能。

        李先生是个极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是萧清晏遇到的第一个文士,如同古时书中走出的君子,自信却不自衿,才气逼人,性情洒脱,什么都会些。

        李先生在冬日带着萧清晏采梅间雪做酒,酒成后用筷尖悄悄挑一点送到萧清晏嘴里。

        在春日带萧清晏一同踏春,萧清晏第一次体会到《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奇妙感受。

        李先生有着极强的悲悯心和共情心,面对百姓受苦潸然泪下,诸葛亮的《出师表》时会临表涕零。

        不得不说,李先生影响萧清晏极深,萧清晏前世的身世注定萧清晏做事大多更考虑自己,缺少共情力,然而真正的文士是要心怀天下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