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考试所用考棚距离县衙不远,听沈伯言说建成所用的供张之费皆由恩施绅富捐输,因为渭朝初建,负担不起覆盖全国的科举考试所用考场,那可是一笔具额开支,因此体制外的捐供也是必不可少的。
沈弈走在去考棚的大街上,没过一会,街上就出现了不少的车马,有些精致的车马前挑着一盏照亮的红灯笼,有些则简陋点,但都给静默的县城掀起了不平静。
走了四、五分钟,前方的火光大盛,是衙役在头门举着火把看守。
其时天尚未亮,知县高坐于大门外的台上观场,但还没有开始验牌,应考的童生都在考棚外等候。
他们两人来的早,前提找了块靠近且显眼的角落站着,等剩下的四人从客栈来时,能够快速找到他们。
因着第一次参加科举的原因,沈弈耐不住好奇,抬头张望,放眼望去,考棚前一片已经开始熙熙攘攘了,他还发现来参加县试的考生年纪相差甚大,如沈常安一般十五六的志学少年较多,其次是有二、三十岁的弱冠青年,在其中甚至还看见了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考生,也算是长了见识。
总共看上有数百名考生,自己要在这千军万马中过独木桥去争夺寥寥几十名的份额,他即便是对自己掌握的学识有足够的自信,也难免有几份迟疑。
但像跟沈弈一般大小的考生却是很少见,他也没失落,紧接着就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那些考生手里除了携带着装入笔、墨、砚台及吃食的考篮,其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卷袋,沈弈问了沈伯言才知道那是用来装试卷的袋子。
因为考生进入考场,大都左拿右提,两手都没空,而答题纸是专用的,不能有丝毫损坏,更不能淋湿或弄脏,所以考生们都会准备一个中间有油纸夹层的布袋,这样考生在领到答题纸后,就可以把答题纸卷起来放在卷袋中,然后挂在脖子上,这样才能妥善保管。(注1)
相比之下,因沈弈把考篮改造成了小行李箱,就也很方便携带卷袋了,沈伯言就把卷袋放在了里面,为此他还狠狠地夸赞了一番这改造。
“弈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