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这次《梁同学与祝同学》的报道,还是季时雨写的。只不过《H小报》不再满足于一本定期的小册子,终于在学校的论坛上申请到了的版块,大家一起讨论,可b单向,有趣多了。这是季时雨争取半天才落地的革新,她本人也是这个板块的斑竹。(多么老的称呼了……)
卫Ai也上去看了,他注册的网名,叫“沉香”。(没错,就是宝莲灯里的那个沉香,其实这个片子正经叫《西岳奇童》,但不知道为何卫Ai从小印象中这片子就叫“宝莲灯”。)
《梁同学与祝同学》相关的内容,有不少条,他一条不拉地都看了,今晚还有一场,他还可以有一些调整的空间。他甚至在首演完后,又拿出人物小传,又添了几条。现场面对观众,剧场里加入了观众的呼x1节奏,还是带给了他很多新鲜的感受。
他问安德烈要了一张这个剧的宣传单(宣传单背面有廖子卫Ai的头像照片,廖子是一张黑白的艺术照,照片中他神情忧郁、深沉,卫Ai觉得那是最接近廖子本人真实气质的照片了),并且捡了一个小小的纸蝴蝶,存放在了他的大文件夹里,并且写下了自己对整场首演的自我评价。
这是他新养成的习惯之一,所有他看的或是参与的剧,他都留下一些票根、宣传单之类的,然后记下对这个剧的评价与所得,一个剧一页透明兜儿,放在一起。
三真教主鼓励他们多看戏,喜欢的不喜欢的、好的不好的都看,好的想人家为什么好,不好的想为什么不好。H艺学生看即使收费的戏也有专门的卡,学校统一收一笔预存的钱,从卡里走有对折的学生折扣,很便宜。卫Ai总是情愿吃穿差一些,也要多看两场。
“论坛上的反馈你们看了吗?”第二场演出前汇合时大森问廖子卫Ai。
“看到了。”卫Ai答道。
“找我抱怨的人太多了,说我们演得太少了。妈的,主要是南小的观众席太少了。”大森说道。
“林老师说得对。”廖子照例回他。
“我想再加演一晚,你们俩有问题吗?”大森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