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猿历33年,风调雨顺,四时无灾,是个大丰年。
王大郎年十六,住在津山半山腰上,家中四口人,父母和妹妹,依靠种茶树勉强糊口。津山是四里八乡第一高山,高入青云,不可见顶,从半截处便已没入浓雾之中。从半山腰处向外望去,视线与日月齐平。太阳升起之时,只见云雾后面金光千丈,晴山上浮动的云朵像是帷幔一样被卷起,自动为红日让出道来。
山中常是起雾,使得万物总像被洗过一样的干净。土壤肥沃,颜色介于黑色和暗红色之间,在这里种出的茶叶有独特的烟熏香气,还有股咸甜味道,类现宰动物的鲜血。据说是由于土壤中矿物质丰富的缘故。
大片的茶林在春季里荡漾着脆青色,风吹过时新生的嫩芽飘着湿润的香。茶林旁还种着桂花、红豆杉、紫云英,往来的风里输送着这些香气,空气总是甜丝丝的。
普通的茶叶摘下来后全卖给商铺和旅馆,但一年一季的金骏眉却是单独供给衙门金大人享用的。金大人是州城第一大官,即使居住在人烟稀少的大山上也常能听说他的名头。
传闻金大人平日里稳坐朝堂之上,旁边两列时刻立着衙门侍卫,足足有二十来名壮汉,好不威风。金大人断案不爱言语,只是往下扔令签。据说那惊堂木一拍,正殿的房厅都要抖三抖,这便是“掷地有声”。而当令签落下,那就更不得了了,扔下去的令签断不可能收回来,死的死罚的罚,凡事都将覆水难收。
县衙正门由青砖垒成,王大郎和父亲送茶叶,连夜走山路不敢停歇,害怕出了岔子会误事。等到了衙门口已经累弯了腰,看那正门是又高又陡,比神仙庙顶还要高。牌匾两旁的红灯笼大如泰斗,在风中时飘时立,像是个生动的活物。马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四处尘土飞扬,小商小贩聚集在街道两旁,一团热闹。那两盏红灯笼稳挂门前,不受市井骚扰,如同旌旗一样成了路标。
王大郎和父亲牵着家里唯一的灰毛驴,扛着货物走到县衙门口,跟看门的侍卫拜了拜,道明了身份。侍卫着官服,腰上抱长刀,足下踩短靴,见到穷苦百姓是惯不爱搭理的。他从门内叫了小丫鬟来,让她领着走后门进府。小丫鬟不过十三四岁,扎对称的双髻,穿绸缎衣服,模样好看,便知道在府里是讨人喜欢的。她和王大郎的小妹年纪差不多,因此王大郎觉得亲切。
小丫鬟不敢抬头看人,见侍卫是低着眼睛的,看来送货的商人时也是,逢人便脆生生地叫老爷、官人,对王大郎也不例外。突如其来的高级称呼使得王大郎心里美滋滋的,但又不太自在。
她在前头低着头带路,王大郎拉着驴在后面走。这驴习惯了干活,老实极了,从没有倔脾气,只是低着头驮物。但畜生也有五感,时不时地驴鼻子痒,会搔出喷嚏来,鼻涕沾了前头小丫鬟一脖颈。王大郎觉得不好意思,便唤她来擦。她闪开说不打紧,让他们快些把东西放到库房,别让家等急了。
王大郎卸了行李,立在一旁。待刘管家查点清楚之后,打发了他们一个铜钱串。二人刚要离开,便又重新被叫住了。刘管家问他们家里是否有个闺女,今年几岁了。
王大郎目瞪口呆,心想他是怎么知道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