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84章 当年青苗法,现今社仓法 (1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之前沈堂在潭州与朱熹相见,实际上便是朱熹知晓张拭学识,所以前往麓山学院与张拭会讲。

        而讲学之后,朱熹并未在麓山学院停留,而是再度离开,并返回到崇安老家。

        按照历史记载,正是在今年,朱熹所居的崇安五夫发生水害,见百姓民不聊生,朱熹劝当地豪绅发放粮米赈灾,并且向官府借贷粮米留白斛发放给百姓,使得百姓不至于饿死。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赈灾的经验,使得朱熹发明了社仓法。

        所谓社仓法,实际上与当年王安石变法之时所施行的‘青苗法’有几分相似。这青苗法,实际上并非王安石所创立,最早在唐朝后期便施行过,而王安石将其略作改变,当成变法的根基之一。

        实际上不管青苗法还是社仓法,都是借贷,是朝廷借贷给百姓。

        百姓困苦,不要说遇到什么灾祸,哪怕是正常的年景都有可能种不上粮食,青苗法便是在春种和秋种之前,借贷给百姓钱财,让百姓可以有钱买粮种进行种植,待到产粮之后,再归还朝廷,并且要收取两分息。

        朱熹的社仓法基本类似,大体来说是将借贷的东西从直接借钱,变成了借贷给百姓粮食。

        按照朱熹的说法,王安石的青苗法之所以失败,借钱不借粮是主要的一个因素。

        “这朱熹因百姓困苦,所以推创社仓法,说来倒是与当年介甫先生的青苗法有些类似……”

        史浩给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