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标签:文明的进步
我现在很怕吃烫食,有时候一个不小心,要么烫一下嘴唇,要么烫一下舌头和天堂,狼狈不堪。我听说法国人吃饭要先把饭食晾冷了再吃,他们认为吃烫食很不健康。但我们中国吃饭讲究饭要吃得热,鱼要吃得鲜,和法国人的理念似有区别。就好像火锅,大火煮开,油烫水滚,食物放入其中,须臾捞出,香油一拌,直接入口。相信吃过火锅的人没有没被烫过的,“哎呦”一声“好烫,好烫!”这样的场景在火锅店中很常见。
喝茶也是同样的道理,滚水泡茶,自然晾冷之后才可饮用。喝茶被烫虽不常见,但也有所耳闻,并非个案。有的人甚至喜欢喝凉茶,比如有名的王老吉凉茶就是这样,冷的,直接大口喝,一点问题没有。我们中国人喝水要喝热水,中医认为对腑脏有利,西医的看法则完全相反,喝水要喝凉水,喝热水有致癌的风险。据说,很多口腔癌,舌癌,食道癌就是被烫出来的,但如果吃凉食,喝凉水就完全无需担心。
我在韩国的时候,每进餐馆,必先饮用餐馆桌上的凉水。韩国每家餐馆每张餐桌上都会放一个玻璃水瓶,里面盛满凉水,有的甚至储存在冰箱里,喝的是冰水。最开始我也不太习惯,因为中国的餐馆提供的都是热水热茶。但久而久之,反觉得喝凉水很好,很方便,既解渴又甘冽。不像倒一杯热茶,半天不敢下嘴。
我想饮食这个问题是个极大的问题,马虎不得。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讲究吃喝,本是生活有品味的一个标志。但要吃得文明,吃得健康,学问却很深。中国人说:“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这话其实刚好说反,应该是:“话可以乱讲,东西不可以乱吃。”说话是一个言论自由的问题,吃东西可关乎另一个生命的存亡,绝不能乱来。
四川人吃鱼,说:“鱼要吃得‘板’”什么叫“板”?就是说下嘴的鱼还在活蹦乱跳,要的就是鱼的新鲜和生命力,‘板’是一个动词。这话翻译到西方语境中,有点嗜血狂魔的意味,再说严重点,甚至有反人性反生命的嫌疑。西方人吃鱼,吃的都是冷冻鱼,一条条摆在超市里干干净净,文文明明。再看中国人菜市场的杀鱼摊,血流一地,鱼肚鱼鳞鱼肠鱼鳍甩满一地,简直活像个人间地狱。一个穿得干干净净的老太太买两条鱼,装在一个透明塑料袋,塑料袋里里外外全是鱼血,里面已经被开肠破肚的鱼还在“板”,这真的有点残忍。哪怕老太太神态自若,她已经吃这样的鲜货一辈子了,感觉不到有什么不对。
法国一个老妇人急匆匆的找到租她房子的中国留学生小赵,问:“赵,你们中国人要吃人?”小赵学过点历史,他说:“那是古代,粮食不够,所以人相食,现在没有了。”老妇人说:“不对,不对,报纸上说的,你们中国人现在还吃人。专门到医院里面去找,哦,上帝啊!”小赵一懵,随即想到原来老太太说的是吃胎盘。
胎盘中医叫作紫河车,是大补之药,一般人想吃是吃不到的。有的门路广的人就去医院托熟人,要刚刚生产的产妇的新鲜胎盘,拿回来当补药吃。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吃胎盘不算吃人,因为胎盘是生产的附属品,并非“人肉”,更何况胎盘是名贵中药,吃了肯定有好处,所以这个风俗才流传了下来。
历史大浪淘沙,向前迈动的脚步绝不停歇。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我们有很多先人的传统习俗,但这些习俗并非全部是好的,全部是符合现代社会的。我们需要改革,我们需要进步改变。
我们能不能发明一种温水火锅,食物照样倒入锅中,但捞起来的时候是温热的,并不烫嘴巴,吃着人舒坦;喝茶喝水,我们能不能喝温茶温水,水杯上自带温度计,温度降到多少度才可以饮用,标准量化,再无致癌之虞;吃鱼,我们能不能移风易俗,也改吃干干净净的冷冻鱼。这样没有辣眼睛的血腥,也没有菜市场的脏乱恶臭。至于吃胎盘,大可以废止,或者替代。很多中药其实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不一定非要吃那一种。用羊胎盘代替人胎盘可不可以,或者用黄豆磨出来的豆腐豆花来代替胎盘可不可以,一样含有雌激素,一样对健康有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