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64 三幅图 (3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方教授是直接打开一个PPT说道:“上面的三幅画,我也另外拍摄放大了出来,你看下。”

        陈修探头过去一看,只见第一幅图画是皇宫大火,一个穿龙袍的年轻人活了下来;第二幅图是一个穿龙袍的中年人和穿龙袍的年轻人长谈;第三幅是大船出海的画像,穿龙袍的年轻人站在船头。后面的由于碎片不齐,画像不完整。

        但是就前三幅图画的信息量是直接把陈修看呆了,是半天都合不拢嘴。

        如果图画上面的事情所说不加,绝对会颠覆了整个史学界对于永乐大帝的评价。

        从画上面所做来看,再结合正史、野史,第一幅画上面所说的应该就是“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攻入了南京皇宫。

        正史记载,但是皇宫大火,建文帝是死在了这场大火里面。后来,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燕王“三让”之后被众人勉为其难的推上了皇位。

        当然野史的传说是这场大火是燕王放的。因为燕王起兵大的旗号是“清君侧”,就是说皇帝身边出现了奸臣,他领兵打入南京是杀奸臣,他自己本人是忠于建文帝。如果建文帝不无缘无故的死了,燕王又怎么能顺理成章的登上皇帝位。

        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建文帝终归是死在了大火里面。

        当然也有野史传说和这第一幅画作一样,建文帝在火海里面逃了出来,后来才有了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传说。

        不过,从第二幅图画来看,年长那个龙袍加身的人自然应该是燕王,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年轻的那个身穿龙袍的人就应该是火海里面死里逃生的建文帝。

        这两人显然是在朱棣夺权以后有过促膝长谈。

        这一点只怕是几百年来,所有的史学家都未曾想过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