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三年前平丰之乱时,因黛玉尚且年幼也记不得了,嫣玉却是记得此般乱事。
听说京城叛乱,乱臣贼子逃出京城去向不明,外面的官吏就挨家挨户地搜寻逆贼下落,若有私藏逆贼者杀无赦;京中官员凡被牵扯其中的,轻则罢官免职,重则流放斩首,一时之间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因徐家三女徐郁晴正与东安郡王世子穆蔚议亲,皇帝震怒之下也将徐家牵连罢官;徐三姑娘受了惊吓,竟是一病而逝了。
如此这般说辞,真真假假也难以明辨。
黛玉很认真地点头:“李舅妈从前是宫里的女师,与宫里的贵人都相识。”
嫣玉依然低头翻看着《报任安书》,太史公字句悲愤酸楚,正史野史交叠在一起,古今之事向来相似。
她妹子向来聪慧,只需稍稍提点就精通诗书辞藻,博通古今籍史;不似她即使做了千年神仙却从未踏足嫏嬛仙洞,只一门心思跟随花神修行仙灵。
“朝堂之上都是丈夫当家做主,我们女子又不能抛头露面为官做宰,只能在后院闺阁做活。朝堂之事本也不该是我们妄议的。”嫣玉略一思索才说。
“我就只和姐姐说。”黛玉靠在嫣玉身旁撒娇道。
嫣玉自是宠溺地拍拍妹妹的肩头:“那我们自己悄悄说。”
黛玉究竟还是天真单纯的孩子心性,尽管看书知史明了这许多世事,也还未及深思;嫣玉端详着自家妹妹尚显稚嫩的面孔,轻笑着拨了拨她的脸庞。
嫣玉又想起在徐家见到的那封信,始终觉得不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