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于是,他开始积极乐观地面对,接受化疗,接受心理咨询,努力活下去。
一直到某一天的某一个时刻,他突然就意识到,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他有一半的几率会继续生存下去,但还有一半的几率将会死亡,生命就走到了终点。死亡,在这一刻前所未有地变得清晰,癌症,在这一刻前所未有地真实。
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哪怕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率,但当真正面对的时候,内心深处也难免会冒出一个想法,如果那百分之一发生了,怎么办?就好像空难一样,没有挣扎,没有抵抗,没有机会,就是全军覆没。
癌症。这个词汇到底有多么强大的破坏力,只有真正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只是一个疾病的名次。
所以,医生告知诊断结果的时候,那种茫然、那种混沌、那种迷惘,其实是一团混沌的,他明白自己遇到麻烦了,却不知道这个麻烦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
这一切,在正式开拍之前,蓝礼就已经想清楚了;可是投入拍摄之后,情绪着实太过汹涌,也太过炙热,摧枯拉朽地就破坏了所有的表演节奏。
这就是方法派演技的特点之一,往往会难以控制,以一种蛮不讲理的方式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浓烈的化学反应令人难以忽视,疯魔成活。
如果契合了角色,那就将会精彩绝伦,比如说“血色将至”里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真是让人骨子发凉;但如果偏离了角色,发力过猛,又或者是偏离剧本,喧宾夺主,那就是一场灾难,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胡佛”的表演,就是典型代表。
蓝礼刚才也是如此。
整个表演不仅偏离了轨道,而且严重失衡,导致整场戏都充满了一种暴戾感,过而不及,反而让那饱满的情绪看起来丢失了真实感。
所谓的方法派演技,需要的是失控,却不是完完全全的失控,准确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融入角色,真正地吃透这个角色。一个角色,在相对应的时间点展现出相对应的情绪,这才是正确的。如果时时刻刻都失控的话,那就是疯子了,不是正常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