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自古驭夷之道,未尝不以怀柔为上策。鞑靼派出使者驱赶五千多匹马停留在喜峰口等候入贡。我朝乃泱泱大国,应有天朝上国的气度。”有大臣铿锵有力地奏言。
让四方朝贺是史官笔下盛世的标准。鞑靼破天荒的求和让不少人走出土木堡之战的阴影,姿态膨胀了起来。
刘大夏极力反对:“曾有鞑靼使者入关探听我军虚实。如何断定鞑靼入贡是心怀诚意?”
“朵颜三卫和鞑靼在喜峰口外起冲突,如果同意鞑靼入关,会寒了朵颜三卫的心。”侣钟持反对态度。喜峰口离青龙河很近,绝对不能让鞑靼人知道金矿的事。
有老臣出列:“太子占有河套已成事实。鞑靼入贡请求和谈,愿意主动退出河套。‘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兵者国之大事也,陛下嗣统感恩向化,何必妄动兵事?”
开疆扩土之功会让武官恢复和文官平起平坐的地位。河套资源丰富,让勋贵领兵收复,文官集团万般不情愿。这些天围绕主将人选和勋贵们扯皮。随着威宁伯过世,文官里有丰富战场经验的只余下马文升、刘大夏。两人年岁不小,未必经得住战场。这时候鞑靼的求和,正中文官们的下怀。
刘健、谢迁等原本支持进军河套的官员或保持沉默、或支持议和。
刘大夏轻笑:“各位多虑了。太子占有河套已成事实,兵部调兵遣将也不过是让军队到河套拉练。驭夷之道的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绝不是怀柔。”
“诸位和鞑靼谈怀柔,鞑靼进宫大同时,何曾与百姓提过怀柔!”保国公据理力争。
英国公中气十足地吼道:“这是朝廷不是商会,别收了商人的钱就替他们说话!别以为五军都督府不知道,有些商人为了赚银子,一直和鞑靼暗通曲款,卖出不少铁器!”
“敢问国公爷有证据吗?言官弹劾需要十足的证据,国公爷没证据不可血口喷人。”有文官站出来反驳。
定国公冷笑:“查查你们的用度和俸禄,一切不是都很清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