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90章 形式转变 (1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洪水退去,受灾百姓安置妥当,江南稳定了一下来。北方的旱情、福建等地的洪涝是天灾。可南京的水情只怕是……人祸大于天灾。”因为父亲去世返乡奔丧的王鏊,用装在南京六部的电话机,向朱寿汇报陪都南京的真实情况。

        王鏊是朱寿通过暗中考察,决定在他丁忧结束后重用的一位能臣。

        史书上的话不可尽信,也不可不信。比如刘大夏本人真的不畏权势、铮铮铁骨、胸怀拳拳报国之心。在原来历史中,他为阻止皇帝为私利开海禁,烧了郑和海图。也能在朱寿打算用远洋贸易弥补大明国库缺银的前提下,从兵部偷出海图。看着南辕北辙的两件事,出发点都是刘大夏的爱国之心。

        王鏊虽然是江南吴县人,却和谢铎一样,同意朱寿的施政纲领,尤其是对田赋的改革。

        朱寿不解:“此话何意?”在朱寿观念中,明朝中后期天灾连绵不绝,即便是后世,南涝北旱也是常态。

        “殿下熟知农事,应该知道河底淤泥能令土质肥沃。”王鏊道。

        朱寿“嗯”了一声:“农学院研制出的几个绿肥配方,其中一种便是利用淤泥做原料。温室大棚的营养土,也是使用淤泥。”

        王鏊拎着话筒的姿势僵硬,和身边的人对视了几眼。

        大明以农耕为主。相比武器院,外界对农学院的关注更多。但太子把农学院的各项技术看得死死的,只有入会的会员才能得到农学院提供的绿肥。绿肥的配料、高产种子的育种方式,都是外界心心念念想要的好东西。没想到高产种子分为水稻和小麦两种,连绿肥都有好几种配料。

        以土地为生的地主官僚阶层,真的不宜和太子闹翻。

        “嗯?”朱寿没听到王鏊的回音,发出声音提醒。

        “新江口水势上涨到灌入南京,是因为附近的河道没有及时清理淤泥。”王鏊在身边人的示意下解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