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坐在龙椅上的赵佶面色越发的清冷,半响后冷哼一声的同时,眼中现出几丝光彩,似自言自语般的说道:“待朕与金人结盟之后,便兵锋直指幽云,除了收回故土外,朕还要再讨个公道!”
联金灭辽,朝中持赞成与不赞成意见者各占半路,闻听徽宗赵佶这般说,赞同者面露喜色,不赞成者面露忧色,然而此时正当徽宗震怒之际,又有哪个不赞成者敢多言半句。
所有朝臣心中都明白,此前圣上对联金伐辽还心存犹豫,经此次辽使之事,陛下是打定了联合金国南北两边夹击辽国的主意,只怕是谁再也劝不了陛下心中的决心了。
事实历史上也正是因为这次辽使出使宋朝,对宋朝威逼胁迫,更激起了徽宗赵佶对辽心中更大的反感,再加上童贯、梁师成、王黼等一众联金伐辽派的鼓|动,促使徽宗真佶痛下决心。
……
西夏虽称国号,但究其实质还是宋与辽之间的附庸国,虽然这个附庸国在某种程度上来是名义上的,但在称号上历代西夏皇帝虽自称为朕为皇帝,但对宋与辽皆以国主或国王相称,甚至西夏历任皇帝在即位时还要必须先得到辽国的首肯,毕竟西夏是辽国用来对付大宋的一枚棋子,更是一手扶植起来的。
甚至西夏当朝皇帝夏崇宗李乾顺自亲政起,就被辽国封为夏国王,所以就称谓上而言,西夏国也就是关起门做他的皇帝,对内称皇帝,对外称国王、国主,在国格上是低辽、宋半级的。
西夏在宋有细作,辽国自然也少不了,辽国驻宋使臣更是关心西夏与宋的战事,若西夏打了胜仗,辽国在一旁看热闹就是,巴不得这两国打的国力大衰,但若是西夏被宋惨虐,辽国立时会出面替自己这个小弟摆平,同时用武力来威胁宋朝,甚至是趁火打劫。
譬如初订澶渊之盟时,宋朝每年给辽朝的岁币为银绢三十万,细分为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后趁宋夏开战之机对宋实施讹诈,将岁币涨到了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
熙宁变法虽然失败,但有些好的法律却被保存了下来,而在宋与西夏战争中,渐渐显现出变法的好处,最大的结果便是自哲宗朝到徽宗即位以来,西夏惨被宋朝痛扁,甚至开疆扩土建立陇右都护府,边境向西达到约昌城今新|疆且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