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68章:回汴都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有宋一朝自徽宗朝之前,文官素来清高,不见有阿谀奉承之人,唯徽宗朝蔡京破此例,为讨徽宗欢心,凡事皆阿谀奉承,又加之赵佶好大喜功的浪|荡|性子,这些奉承话自然听的顺耳,以至于上行下效,整个徽宗年间的官员皆是盛行拍马阿谀之事,连同皇室子弟也不能例外。

        赵佶听了自然高兴,随即问道:“三哥儿,你说那乐天攻下兴庆府,生俘了李乾顺,朕当如何奖赏他?”

        郓王赵楷言道:“父皇,乐卿立此大功可封侯!”

        “封侯?”赵佶轻轻挑起了眉头,做沉思状。

        郓王赵楷言道:“父亲,李乾顺招乐卿为婿,被其封为乐山候,如今乐卿有灭夏之功,封侯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况且大中祥符五年状元徐奭,曾因治理太湖有功而被封为晋宁侯,太湖之水患自然不能与夏人之兵燹相比,所以儿臣以为封乐卿为侯,实是应当之事。”

        历朝历代封爵,都是异常严格之事,在宋朝更为严格,在宋朝只有皇子、皇兄弟其实也是皇子,只不过是先皇的儿子封王者才是亲王,后代只能称嗣王或降为郡王、国公,也就是说宋代的皇族们会随着后代的繁衍,爵位会慢慢降低,直至身份成为寻常百姓,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宋代爵制分十二等:分别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子、男。

        若是放以宋之前历代,以乐天的灭夏之功封个公爷都不足为过,只不过宋代封爵比历代都严格,封个侯也就不错了。而且样朝封公封侯者虽多,但都有一个特点,是追封,活着的时候极少有官员被封公封侯封王,若乐天是在世时封的侯爷,也算是大宋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这一。

        总的来说,宋代的封爵制度并不很完善,但有其先进性。对封爵的严格控制,从而限制产生庞大寄生阶层,从而不会像后世明朝那样亲王子都封郡王,以致养活朱家皇族就要用掉一个省的赋税,所以说宋朝的这种封爵制度,很是减轻的国家的负担。

        “以乐卿之功若不封侯,反倒显的朕寡恩薄情了!”徽宗赵佶言道。

        郓王赵楷也是跟着说道:“夏人都封乐卿为侯了,朝中一干大臣自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听到赵楷的话,徽宗赵佶点了点头:“当初你举荐乐卿给朕时,朕觉得不过你不过是为朕寻了个在身边吟|诗作赋的消遣闲臣,没想到乐卿文可治国武可平逆,允文允武,实是不可多得之能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