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78章:迎太上皇回汴都(下) (2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说说当时的经过。”乐天吩咐道。

        看着小小的纸卷,屠四念道:“李相公在奏对时,拿出两道札子进呈给太上皇。其一,乞道君早回銮,不须诣亳社、西都,以慰天下之国,其二,李相自叙素蒙道君教育,擢用于国家艰危之中,复效犬马之力,欲乞身归田庐之意……”

        “什么李相公要辞官?”乐天眯起眼睛来,思量片刻心中渐渐有疑问升起:“李相意欲归隐,是因主战与其他主和执宰不睦而压力太大,还是有意示太上皇该退养天年?”

        李纲上的第一道札子,显然是天子赵桓的意思,希望太上皇回京途中不要节外生枝的再去亳州、洛阳;至于第二道札子或是因自己压力过大,或是有意暗示赵佶不要过问政事。

        “李相公请求致仕,太上皇是如何说的?”乐天追问道。

        屠四回道:“太皇闻李相欲致仕,慰劳再三,后询问:‘相公倾为史官,缘何事去?’李相对曰:‘臣昔任左史,以狂妄论列都城大水,复蒙恩宽斧钜之诛,迄今感戴。’太上皇忙解释道:‘当时执宰中有不喜公者。’……”

        “我这位岳父现下正是需要李相公来调解父子矛盾,又怎么能承认自己闭目塞听的过失,将自己的责任推的干净。”听屠四说,乐天笑道。

        虽然心中对徽宗赵佶之言感到好笑,但乐天不得不承认,一位天子,哪怕是退位的太上皇,对于宰相能这般说话,在历朝历代也是极少见的,同样的例子若是放在辫子朝,莫说是让天子认错,便是执宰奏事也要硊着下奏,口口声声的自称奴才,有谁敢说皇帝犯错。

        乐天继续问道:“除此之外,太上皇与李相公还说了些什么?”

        屠四继续念道:“李相公于二十一日与太上皇奏对,二十三日离南都商丘回汴都复旨,其间太上皇曾问及金兵攻围汴城及守卫情况,还曾问起为何不趁金人渡黄河之时为何不半渡击之?李相对曰‘肃王与张执宰于金军之中,故不许。’太上皇则说‘太宗社计,民复如此。’

        其后太上皇还曾解释于东南行宫截留勤王兵马、粮饷公文之事,随后又不忘过问政事,又询问朝廷近事,追赠司马光及毁拆夹城等三十余事,其后二十二晶,李相公扈从太上皇入南都前往鸿庆宫烧香。

        三月二十三晶,李相公辞别太上皇回朝复命,太上皇拿了青词稿一篇,令李相公带回示于执宰百官,意在自己不于干涉朝政,同时又谕示李相公:‘本欲往亳州太清宫,以道路阻水不果。又欲居西洛,以皇帝恳请之勤,己更指挥,更不戒行。公先行,达此意,慰|安皇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