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这两种思路,毫无疑问,后一种更有吸引力,只不过要付出的代价也更多,而且由于得罪人太多,能不能如愿推行,还真不好说。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是赵桓,也应该偏向议和的。
“那就见见韩昉吧?”
赵桓点头,在诸多朝臣的注视之下,韩昉前来拜见赵桓。
“外臣叩见陛下!”
赵桓心情不错,竟然笑道:“来人,给他搬个椅子,大老远的过来,也不容易……再给一碗姜汤。”
韩昉连忙谢恩,赵桓却是摆手,“你原是燕京人,从来没有入仕大宋,也不以宋人自居……朕只当招待外客,用不着多礼。”
韩昉讪讪无言。
等他坐下,喝了姜汤之后,赵桓随口道:“说吧,你们开出了什么条件?”
韩昉立刻打起精神,“承蒙陛下垂问,我大金愿意和宋朝约为父子之国。”
赵桓眉头挑了挑,玩味笑道:“所谓父子之国,便是朕为父,合剌为子……他才十几岁,貌似还没有朕的长子年纪大,朕貌似没有捞到什么便宜啊!韩昉,要不这样,咱们约为祖孙之国,你看如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