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65章 【郑鸿瑞的远见(两章合并)】 (6 / 8)

还不赶快来体验!!!

        “特斯拉是西方的公司,是老美的公司,老美那边的用户上网是匿名制的,这就造成我对用户的情况不了解,但只要镁国的用户跟车绑定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老美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这是他们的文化,人手一辆车。”

        说到这里,郑鸿瑞摊着双手,手心拍手背的说道:“那不就等于实名了?你的车牌号什么的和你的人名是没区别的。”

        实名就意味着对用户真正了解,那海量数据就值钱了,就是钱啊,就得被市场重新定价。

        陆鸣再次点点头同时说:“在这么一个场景条件之下,所谓的造车公司,实际上整个的运营体系都是围绕着人,围绕着互联网,基于这个逻辑马上就产生了一个估值的不同,对燃油车是按照传统行业来估值,但是对于天驰技术也好,特斯拉也好,这些新能源车公司就得按照互联网公司来估值,那都是按百倍市盈率开外去估值,不得了。”

        陆鸣的上一世特斯拉的市值能顶到万亿美元,市场到底是怎么估值的?按传统汽车公司来估值能估出万亿美元?根本不可能。

        但如果把特斯拉看成是互联网巨头公司,看成是谷歌、亚马逊,把智能车看成智能手机,这么去对标,特斯拉的市值能顶到万亿美元那不是应该的?同期的谷歌、苹果这些巨头都多少市值了?

        当然,现在这个时间点能看到这个层面的人屈指可数,特斯拉这会儿的市值只剩500来个亿美元,而且还在跳水,怎么看都是要完蛋的节奏,是申城在最后拉了一把特斯拉,超级工厂堪称“光速”建成并投产然后开始“暴兵”,产能起来之后特斯拉的股价也开启了火箭式飙升。

        陆鸣刚刚说完,郑鸿瑞顿时连连点头:“对对对,我完全赞同董事长的结论,而且这部分电动机和电池基本上我们是完全交给‘天盛系’朋友圈里面的友商来做,技术也是在越来越成熟,我们是真不做,这不是核心节点。”

        “即便从商业层面来讲,真正赚钱的部分既不是电动机也不是电池,甚至不是车,而是车本身衍生出来的这种网络大数据带来更大的利益。所以我说天驰技术是互联网公司,当然就得按互联网公司来估值,也包括其它新能源车企也会这么去估值,能不能活下来是另一回事。”

        “再回过头来说手机厂商会造车那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这本身就在一个圈层理,把这个逻辑搞明白就知道我为什么判断手机公司以后会造车了,现在没反应过来但最多不出三年就都反应过来了,那些知名手机厂商肯定会下场,也不敢不敢下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