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纸票子?”费亦应站起身来说道:“那我们去看看是否能够承兑吧。”
费亦应带着松江棉布商总和苏州丝绸商总两人,来到了松江府的宝源局,开始承兑银币。
很快,十三万八千枚的银币就交到了这两位商总的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完全没必要的小手续,颇为的麻烦。
那就是银票必须要过一下户,确切的来说,需要费亦应的签字,先把银票过给这两位商总,然后再由两位商总,开始兑换银币。
费亦应在宝源局存钱的时候,就有些疑惑,这么方便的银票。
为何是记名制,而不是不记名制呢?
宝源局给出的理由是留下书证,防止日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宝源局的口号就是:「每一枚银币都是有名字的。」
任何的手续都需要本人签字,才能进行过账,是为了彻底确立宝源局在贸易的中立地位。
他们只管钱,其他什么都不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