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64章 极限在哪里? (1 / 6)

还不赶快来体验!!!

        此时的张籍确实又对郑经的才华有了进一步的认可,但副作用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张籍动了进一步考究郑经的心思。

        因为他想知道郑经的才学极限在哪里。

        “浪之,既然你说有心编撰教材,那依你看,这教材应该怎么编,具体又该编入哪些内容?”

        张籍紧接着又开口了。

        别看骆斐才是国子监的祭酒,可是论才学和名望,以及在儒家的地位,还是张籍要更胜一筹,而编撰教材又事关传播儒家文化和思想,因此张籍主动揽过了此事,并以此来考究郑经的学识。

        只是这样一来,反倒更合了郑经的心意。

        这一问题对他来说,又没什么难度,假如他想偷懒的话,完全可以照搬唐宋之后的科举考试范围,只不过他此时却在想,要不要稍稍夹带点私货进去?

        似乎有这个必要!

        他立即就回道:“依我看,自蒙学之后,士人有必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儒家经典、历史、算术、格物致知等。”

        他确实稍稍夹带了一点私货进去,那就是格物致知。

        要知道,虽然儒家早就提了格物致知的理念,在《大学》里就提出了“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理念,可格物致知这一块,却始终没有得到重视,从秦汉、唐宋到明清,士子所学的,始终都没有格物致知方面的内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