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我向你这权力者热烈地要求美,甚至其他任何人。让你的善良是你最後的自我胜利吧!
我相信你能做各种的恶:所以,我希望你伪善。
真的,我常笑那些因跛腿而自称为善良的弱者!
将重点放在最後一句上,再拿上面的诗句一块反覆琢磨,应该能惊见些什麽。
我对这句诗最原本的理解大概是:一种高尚的恶劣心态,却不自知;巧妙婉转的佯卑姿态,剥食他人尊严,再自认报以同理地予其羞辱。
白话点就是浑然无觉的丑陋的同情吧,同理还显得美化了。
直到後来接触尼采,我对起初稍显偏激的解读打上了问号。
暂撇开我从「看不惯世人千百种伪装面具」出发的中心观点不论,有没有可能,纪伯l想说的其实是一「驯化的过程」。人作为此一过程的主要驱动力,扮演的不一定是被动领命的角sE,而是自主进入这驯化的循环系统之中,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亦不胜枚举。
以一道门和两个不同水平的同温层来举例:我想进入A层(或是被送入),可是门框却较自己的身型低,而当我矮身钻入,却发现A层天花板根本不够空间让我打直腰背,我环顾四下,只见众人闲散游走,谈笑风生,远处,似有摇曳人影像找着了同伴对我招手。於是,我也忘记自己一驼就是十年。(当然,不论是以年为单位,还是前添的数字都不能够代表什麽,也许不过一天你即能离开,也许要更久)
我想说到这里就够了。或许有人会觉得最後的解释照样能呼应我原始的理解,某程度上我也是这麽认为,但为诗句下的注脚本就不受局限,不过都是在(为)更靠近作者(构建呈现出)的世界一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