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听到辽国使臣求见,徽宗赵佶面色立时凝重了起来,便是满朝文武在神色间也是带着几分愕然与无措。
按照大宋礼部制定的涉外礼仪,辽国使臣求见大宋国君是要事先通报的,但这次契丹使节觐见显然有些突然,但又能不见么,话说自从两次熙雍伐辽失败后,再到真宗时订下澶渊之盟,以大宋向辽纳岁币为止,宋被辽国压制了一百多年,大宋自上到下对辽国有着畏惧感,但收复燕云的念头却是一刻也未曾放却过。
说的准确一点,历史上的北宋对辽,还有南宋对金,这种情绪用“既恨又怕”四个字来形容最为合适不过了。
虽然自订下澶渊之盟后,辽、宋两国以兄弟之邦称,宋每年以岁币事辽,但辽国使臣每次来宋均是颐指喝使之像,大宋的接待辽的使大臣们也只能将这口气憋在肚子里。
政和元年童贯作为郑允中的副手出使辽国,便是如童贯这等在大宋享有尊崇之人,到了辽国也受了辽人的气与嘲弄,可见辽国君臣上下是何等的嚣张,对大宋有着极大的优越感。
也正是政和元年的那次使辽,让童贯心中生出对辽国的不满,更带回了来投的马植,更接受了马植联金灭辽的建议,从此开始谋划联金灭辽。
联金灭辽计划于大宋而言,丝毫不下于三国时诸葛亮的隆中对,只不过此时大宋太过草包罢了。
辽国人对宋有倨傲之意,绝不是偶然为之。后晋开运三年,南唐保大四年,吴越开运三年,也就是因史上的九四六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取得对后晋的战争胜利后,进军大梁。耶律德光派降将张彦泽开攻打大梁今河南开封,也就是宋朝的都城东京汴梁,晋帝出降。
耶律德光进大梁后的第二年,废晋帝,封他为负义候,徒置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废东京,降大梁为洋州。任冯道为太傅,晋百官。藩镇纷纷投降。
同年二月二十四日,耶律德光身穿汉服,头或汉冠,登正殿,接受百官朝贺,改国号为大辽,改元大同。
此时虽然契丹占领开封,后晋灭亡,但当时的中原和江南处于唐亡之后的五代十国分崩离析的状态,最后刘知远却凭借河东一隅之地赶走了耶律德光,辽国从此再也没能跨越黄河一步。这领兵赶走耶律德光的刘知远,就是五代十国的后汉高祖刘知远,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