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看到报纸上的消息,汴都百姓们又是一片叫好,视中华日报是为老百姓说话、为民请命的贴心报。
同样如前,大理寺一众官佐对此事却是心知肚明,当初乐天来大理寺观政,时任大理寺卿为了讨好蔡京,在这些官员为了讨好大理寺卿,有意疏远、孤立乐天,今日挨了报应也实属正常。
间隔一日之后,发生的事情令朝中官员终于觉得御史台的一众御史们得了报应,只见中华日报的首面之上,用了洋洋洒洒千余字描写御史台的几个御史相约吃酒留宿伎家之事。用后世的说法,时间、地点、人物,记叙文的三要素写的清清楚楚,连同侍寝女伎的名字都留于报上。
这还没完,在这期报纸上的第二版上,更是写某尚书左丞大人家里奴仆依仗权势欺凌百姓;又有某衙门吏员对前来办事之百姓恶语相向等等。
随即中华日报对二者行为发起最为严厉的批评,说其实为抹黑朝廷、抹黑官员形像……最后又云汝之俸禄皆是民脂民膏,百姓是其衣食父母云云。
若是以往有这些事,朝中的一众官员都只是一笑而过,谁不知道谁手底下那些人是什么货色,再加上护犊子,也就糊弄过去了,在民间口口相传最终也是无法证实,最多不过是个空穴来风。
然而现在却登在了报纸上,而且这份中华日报在汴都发行足有万余份,如此一来私论的空穴来风变成了几成事实的公论,闹的举城皆知,甚至被点到名字的衙门所属上官的面子上也挂不过去。
中华日报风格大变,这是那日乐天上殿奏对后,朝中一众大臣们最明显的感觉,有了这些前车之鉴,三省六部的官员人人自危,纷纷约束自家言行、家人、仆伇还有手下,不要被这中华日报钻了空子抓住小辫子,使自己这些人在报纸上榜上有名,被呈到了陛下的面前。
之前看到有政敌的名字挂在报纸上,一些官员心中还暗自得意,但随后便陷入沉思起来,这报纸的作用越发显的突兀,一时间朝堂上群臣对乐天侧目。
徽宗赵佶在汴都百姓中有青|楼天子之称,徽宗轻|佻在汴都是众所周知之事,自然乐天在四版上所载之汴都风|月之事,尤得徽宗喜好,而七、八两版所载的词话《西游记》更是合其喜好神神鬼鬼胃口。
再其次便是报纸上所刊登大宋各地地理风|情的文章,亦是吸引徽宗皇帝的眼球,虽说徽宗为一国之君,但身为一国之君,徽宗连汴都城的大门都未曾出去外,自然对各地风俗好奇的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